【消保课堂】“虚拟绑架”,绑架还能虚拟? 2024-04-26

“虚拟绑架”是一种专门针对海外留学生群体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法,这类诈骗手法不仅骗取巨额财产,更会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请守护好个人信息安全,远离“虚拟绑架”诈骗陷阱,下面来看一个案例吧!

【案例】

1.国外接到“公检法”来电,留学生落入圈套

A(自称“公检法”的工作人员):小王,你的父母涉嫌犯罪,目前有10多万元是你父母违法犯罪所得,现在你需要将钱转到我们的“安全账户”上接受检查,在此期间不能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信息,否则你和你父母都会被捕入狱。

B(留学生小王):怎么会这样?!那我现在马上把钱转过去。

A:你放心,如果“安全账户”里的钱属于合法收入,我们会把钱退给你,而且不会再追究你和你父母的责任。

几天后,部分钱退回到小王账户,“工作人员”也逐渐取得了小王的信任……

2.留学生被骗关机,拍下“被绑架”视频

A:“安全账户”里其余的钱已证实属于违法所得,你的父母涉嫌犯罪属实,现在要对他们实施逮捕,但鉴于你之前十分配合工作,所以建议你现在马上按照指示“逃亡”,但一定要保持手机关机,不能与任何人联系!

小王挂断电话后,立即按照要求关机“逃亡”了,她对“工作人员”唯命是从,更是拍摄了一段自己“被绑架”的视频……

3.“虚拟绑架”骗倒父母,诈骗金额巨大

A:你的孩子已经被绑架,如果想让孩子安全,限你一小时内把150万元现金打到我账户上!

C(留学生父母):啊!孩子电话关机了,真是被绑架了,我先把钱转过去再说吧。

【启示】

“虚拟诈骗”是传统“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升级版,此类诈骗是利用留学生和家长远隔万里、沟通不畅的现实情况,精心设计的一个双向连环骗局。请切记,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和社交软件办案,更不会以各种名义要求向“安全账户”转账!


警惕“虚拟绑架”诈骗套路!

第一步:冒充身份

诈骗分子冒充国内公检法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冒充国外当地警察、移民、海关等执法机关人员,声称留学生涉嫌洗钱、偷渡、走私等严重犯罪,正在对其进行调查。

第二步:威胁恐吓

要求留学生严格保密,威逼如果不配合调查就会被立即抓捕、驱逐出境、判处重刑等,并展示假通缉令等信息,造成留学生的恐慌而听从指令。

第三步:拍摄视频

以“安全审查”“自证清白”等各种名目,要求留学生将资金转移至指定账户,并以各种理由欺骗、诱导、威逼留学生离开住处,切断与外界所有联系,拍摄被捆绑、殴打,向亲友哭诉被绑架的音频、视频、图片并发送给诈骗分子。

第四步:诈骗家长

诈骗分子以绑匪的身份联系留学生家长,拿着诱骗留学生拍摄的音频等骗取家长支付巨额“赎金”。家长无法联系到孩子确定真实状况而自乱阵脚,相信“绑架”的谎言,盲目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支付“赎金”。


温馨提示:

1.保护好个人隐私

不点击未知链接,不随意扫码,不轻信电话和网络平台推送的信息,增强社交网络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妥善保管身份证、护照、银行卡和密码等重要资料,切勿轻易透露家庭情况,提醒自己和亲友切勿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汇款。

2.建立多条紧急联系渠道

设置紧急联系方式,并保持多条联系渠道畅通,比如请家人与老师、朋友等互存联系方式,尽量避免除本人外,再无法取得联络的情况。

3.保持高度警惕

遇到可疑电话和信息,应当保持清醒头脑,不论对方如何威胁恐吓,都应当第一时间联系警方、学校或老师寻求帮助,同时要及时告知家人相关情况。

4.了解诈骗手段

目前,“虚拟绑架”常用手段包括:在技术层面虚拟使领馆或国内政府机关电话号码;伪造与政府网站高度相似的山寨网站,发布被害人头像和身份信息“通缉令”“逮捕令”等;通过视频录像和AI换脸等手段冒充警方与被害人视频通话;获取被害人声音信息,通过AI技术模拟被害人求救声音等。


个人网上银行 登 录
企业网上银行 登 录
手机银行 下 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