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老幼 远离欺诈——6.29全国反欺诈宣传日宣传活动 2020-06-22

  老年人防范欺诈案例

  案例1:

  警惕“高额收益”理财诈骗

  案情介绍

  骗子冒充理财“导师”拉人进入社交应用群,以高额收益为名骗取受害人投资款。刘爷爷见群内人在“导师”推荐的投资应用里赚了钱,于是也动心了,且首次投资就取得相当可观的收益,随即追加投资2万元。但再次登录时,刘爷爷却发现无法登录,“导师”也不见了踪影。此时刘爷爷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手法揭秘

  骗子利用人们的爱财心理,以高额收益为诱饵骗取受害人钱财。实际上,群内大多数账号是做局人,专门负责造势引诱目标上钩。一旦受害人按照“导师”指示进行投资,资金很可能有去无回。

  案例2:

  警惕保健品销售欺诈

  案情介绍

  公园里不时出现自称一些“中医专家”的人,热心为群众提供免费体检。周奶奶去公园散步时,也遇到了这样的热心“专家”。体检下来,“专家”称其健康不容乐观,并耐心地向她讲解了拖延不管的严重后果,最后周奶奶在“专家”的推荐和反复劝说下购买了2万元的保健品。服用三天后,她出现了腹泻等不适,再联系“专家”时发现电话无人接听,公园里也不见“专家”踪影。周奶奶顿时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手法揭秘

  骗子利用老人关注身体健康的心理,陈述虚假健康状况,引发老年人恐慌情绪,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所谓的“保健品”。

  案例3:

  警惕谎称亲友出事的欺诈

  案情介绍

  骗子伪装成公安民警给老年人打电话,声称其子女被拘留,需要交纳“保证金”救人。吴爷爷接到电话立马就懵了,恍惚中觉得电话里的声音就是自己儿子的,慌慌张张地按照假警察的要求支付了1万元。晚上回家吴爷爷见到儿子平安无恙还暗自庆幸,后来才知道根本没有这回事!

  手法据秘

  骗子利用老年人关心子女、怕他们出事的心理,谎报情况引发老年人紧张情绪,进而实施诈骗。

  案例4:

  警惕抵押房屋理财坑人

  案情介绍

  骗子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诱导老年人办理房屋抵押。何奶奶在朋友的引荐下加入理财平台,了解到“抵押”房屋3月可拿到150万元,拿去买理财又有5万元收益,保证稳赚不赔,于是她就动了心。骗子拿着厚厚一叠合同催促何奶奶赶紧签名,以免眈误赚钱,何奶奶便急急忙忙签了合同。一个多月后,有人来到何奶奶家让她搬离,原来何奶奶的房子已经被过户了!何奶奶听后顿时瘫倒在地。

  手法揭秘

  本例中签订的“抵押合同”其实是房屋处置委托合同,老人将房子处置权委托给了对方。涉及大额资产处置时,老年人一定要在子女陪同下审慎签订合同,并到正规公证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防范要点提示

  一、不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不理睬“低门槛 高收益”“业内专家指导”等网络投资理财话术,谨慎进入新型金融市场、投资市场。

  二、不参加任何以销售保健品为目的的健康讲座;不参加以免费、抽奖为名义的体检活动;不轻信所谓的“医疗专家”“养生大师”言论。请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三、不轻信“被绑架”“出车祸”等话术,情急之下勿忘核实情况,不轻易与陌生人发起资金往来,更不要贸然按照对方指示操作。

  四、审慎对待重大资产处置,在动用大额资金前应多和家人朋友商量,听取专业意见,切勿草率轻易尝试。

  青少年防范欺诈案例

  案例1:

  警惕成为洗钱犯罪“帮凶”

  案情介绍

  大学生小王受师兄委托,在“校园兼职”群里发布招聘广告“游戏代充兼职,工作轻松,日薪现结”,同时要求应聘的学生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四件套、收款码等信息。很多同学前来应聘,小王把应聘者信息打包传给了师兄。進谁知警察找上门来,原来小王的师兄涉嫌利用多人身份信息虚开账户进行洗钱。

  手法揭秘

  出借银行账户是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的行为。警惕不法分子以“兼职”“招聘”为由,骗取个人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从事“跑分”、“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案例2:

  警惕网络招聘“保证金”套路

  案情介绍

  受疫情影响,在外地上学的大四学生小卢迟迟未能返校,找工作的事也还没有着落。他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并表明“可在家网上办公,轻轻松松赚佣金”,于是决定先干干再说。小卢与对方联系后,对方谎称职位竞争激烈,若有诚意需先上传身份资料并交纳1000元保证金。小卢没多想就赶紧支付了保证金,满心期待地等通知,却被对方拉黑。手法揭秘

  参加网络招聘应首先核实对方真实情况。对于声称求职者需先交纳“保证金”、“考试费”等费用的情况,一定要谨慎对待,仔细鉴别,并通过官方正式途径交费,警惕落入骗子的圈套。

  案例3:

  警惕落入“校园贷”连环套

  案情介绍

  大学生小王曾注册校园贷账户,但长时间未使用就忘了注销。小王接到自称是网贷客服打来的电话,对方要求他注销校园贷账户,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小王正在找工作,也没多想就按对方引导进行了验证、绑卡等一系列操作。然而,一个月后小王收到了多家网贷平台寄来的账单。原来当时小王未加留意进行的操作,其实是新申请贷款流程。

  手法据秘

  “校园贷”花样繁多,骗术层出不穷,应注意区分“校园贷”和正规金融服务产品的区别。凡是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案例4:

  警惕售卖网络游戏账号被骗

  案情介绍

  小朱经常网上售卖游戏账号赚点小钱,有骗子愿意出6600元高价买他的账号,但要求在指定网站交易。小朱以为这次可以赚大钱,就在该网站开户并完成了交易。小朱想立即提现,但网站提示“账户未激活,需充值500元激活账户”。小朱只好充值500元,此时网站又提示“未经验证已冻结账户,如需解冻请充值1000元”。此刻小朱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受骗了。

  手法揭秘

  游戏账号属于虚拟资产,网购交易存在一定风险,警惕上当受骗。网上支付切勿使用非正规交易渠道,只有获得监管许可的银行、支付公司等机构才能从事资金转移服务,付款前需谨慎核实。

  防范要点提示

  一、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出租、出借、出售身份证件、支付账户、银行卡、收款二维码或付款二维码。

  二、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轻易向陌生人转账汇款。

  三、选择正规可靠的金融平台办理业务。

  四、不轻信以“官方客服”名义通知你退款、注销账号、转账的消息,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平台核实情况真伪。

个人网上银行 登 录
企业网上银行 登 录
个人手机银行 下 载
企业手机银行 下 载
微信银行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