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推行信用贷款 突破传统瓶颈 2007-01-05
    作为天津储宝钢材市场的一家大商户,王升田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银行的支持。两年前,由于拿不到贷款,他生意的规模迟迟上不去。在2005年,拿到了第一笔400万元贷款后,他迅速将业务翻了一番,又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将营业额做到了一个亿。        

    王升田是该市场210户信用商户中的一个。他的幸运来自天津农业合作银行天穆信用社与该市场管委会的合作,双方为解决小企业抵押贷款难的问题而开展了无须抵押、质押的信用贷款。王升田由此能突破无抵押物的贷款瓶颈。

    建立信用共同体

    信用贷款是天津农合行创建的信用共同体的实践,天津农合行董事长齐逢昌将其形象地命名为箱式、伞式、街区、中小企业联保的四个模式,王升田属于箱式信用共同体,即:将具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商城、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等相对紧密的联合体视同一个封闭的“箱”。农合行、这个“箱”的管理机构————管委会和“箱”内商户代表三方共同组成信用商户评审小组,根据商户的资产能力和行业声誉评定信用等级并给予相应的授信额度。

    三方的责权利是,农合行按授信额度向商户发放信用贷款,若“箱”内商户整体守信,共同体利率逐年下浮直至基准利率;若“箱”内一户不守信用,就将影响整体利率优惠。商户按信用额度随时取得贷款,并保证按时归还本息;管委会监督商户的还款,若不按时还款,管委会将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如取消商户入驻物流中心的资格。  

    “那是一个庄严的时刻,能够拿到信用贷款,是对我们的极大鞭策。”回想起信用共同体大会,王升田激情涌起。

    “互相信任的结果是,在我们发放的4.81亿信用贷款中,现在不良率是零!”齐逢昌说起来颇为骄傲。

    但是,信用体只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具有较大的风险,而且成本也很高。因此,如何突破现实环境和风险控制的约束,是天津农合行下一步的目标。

    齐逢昌感到压力很大。目前的信用贷款占总额的不足10%,但不管怎样艰难,齐逢昌要将此项创新继续深入。他告诉记者,“我们成立了双信办————农村信用工程和城市信用工程办公室,专门推广此项业务。”

    微小企业贷款实践

    台州市商业银行行长陈小军对做好小企业贷款很有信心,他的信心来自于该行18年服务小客户的成功经验,更来自于目前该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引进的一项国外贷款技术。

    这项“商业可持续小额贷款”模式与信贷理念、产品设计因为不重视担保和抵押品,基本属信用贷款之列。此模式以商业化市场路径解决高成本及高风险问题,让收益覆盖风险;倡导户均控制,规模效益;不断撇除坏账,在足够盈利基础上不断核销呆账。规模化营销(一个信贷员平均服务200名客户)、以商业化市场路径解决高成本及高风险问题正是台州市商业银行的擅长之道。

    这个最低发放贷款在2000元、最高发放10万元的小本贷款还款采取按月分期方式,利率随着客户贷款次数的增加和资信状况逐次降低。“这项业务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有数十年的实践,坏账率非常低。”国家开发银行微小企业贷款项目(IPC)银行顾问林红超告诉记者。

    “国外的经验完全可以复制到中国来,因为我们有服务小客户的成功经验做后盾。”陈小军这样表示。的确,定位于中小企业的台州市商业银行在我国城商行中以高效灵活的机制和效益著称,2005年总资产收益率是2.43%,其不良贷款率按五级分类只有1.36%。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诸多的商业银行中首选了该银行。半年多的实践也证明,台州市商业银行累计发放微小项目贷款236笔,累计金额1097万元,贷款平均余额5.12万元,未发生逾期情况。

    “有我们的经验加上IPC的技术,我们将稳步推进信用贷款,成效将逐渐显现。”陈小军说。

    在担保贷款占据我国商业银行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信用贷款能支持正在蓬勃发展但是担保物不足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因此在银行业改革创新和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背景下,信用贷款成为一种可以借鉴的重要形式。

    信用贷款的发展需要商业银行自身机制的突破,更需要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发展,天津农合行和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做法给整个银行业以启示。
个人网上银行 登 录
企业网上银行 登 录
手机银行 下 载